首页 > 考研备考 > 政治备考 >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

考研政治近现代史刚要:加强党的建设

结合材料回答问题:

材料1

1940年秋的一个上午,延安马列学院专门派四人到杨家岭去接毛主席来作报告,当他们走到延水河桥头时,没想到竟碰到了迎面走来的毛泽东。毛泽东打量了来接他的四个人,严肃认真地说:“从杨家岭到马列学院,才十里八里路。二万五千里长征都走过来了,这几步算不了什么。我又不是不知道,不要接接送送。我们要养成一种新的作风:延安作风。我们要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。”

延安马列学院派人去接中央领导来作报告,在我们看来应是一件很正常的事,但在毛泽东看来,却是不正常、要不得的事。这是因为,“我们是共产党的领导人,不是当官做老爷,而是人民群众中的普通一员,是与人民群众同甘苦、共患难、心连心的。”毛主席的言行,充分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对职位、权力的清醒认识。中国共产党就是靠毛主席倡导的“延安作风”打败了国民党的“西安作风”。从某种意义上讲,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这种“延安作风”的胜利。今天,我们重温毛泽东的“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”,对于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,弘扬新风正气,抵制歪风邪气,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
材料2

1945年,黄炎培以国民政府参政员的身份到访延安,在延安,他见到了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。而且,他和毛泽东有过一次深谈,这次谈话促使他从延安回来撰写了一本书,名字就叫《延安归来》,在书中他回忆了他和毛泽东的这段谈话,就是关于“国家兴衰周期率”的内容。

毛泽东问:“任之先生,这几天通过你的所见所闻,感觉如何?”黄炎培直言相答:“我生六十余年,耳闻的不说,所亲眼见到的,真所谓"其兴也勃焉,其亡也忽焉",一人,一家,一团体,一地方,乃至一国,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。大凡初时聚精会神,没有一事不用心,没有一人不卖力,也许那时艰难困苦,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。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,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。有的因为历时长久,自然地惰性发作,由少数演为多数,到风气养成,虽有大力,无法扭转,并且无法补救。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,它的扩大,有的出于自然发展,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,强求发展,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,艰于应付的时候,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,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。一部历史,"政怠宦成"的也有,"人亡政息"的也有,"求荣取辱"的也有。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。”

毛泽东答:“我们已经找到新路,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。这条新路,就是民主。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,政府才不敢松懈。只有人人起来负责,才不会人亡政息。”黄炎培与毛泽东的这段对话,人称“窑洞对”,甚至被后人引用为关于政权建设的经典之谈。

——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

材料3

1949年,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西柏坡召开,根据毛泽东的提议,全会作出六条规定:一、不做寿;二、不送礼;三、少敬酒;四、少拍掌;五、不以人名作地名;六、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。”

2013年,7月11至12日,习近平总书记到西柏坡视察,伫立展板前,习近平一一对照着说:“不做寿,这条做到了;不送礼,这个还有问题,所以反‘四风’要解决这个问题;少敬酒,现在公款吃喝得到遏制,关键是要坚持下去;少拍掌,我们也提倡;不以人名命名地名,这一条坚持下来了;第六条,我们党对此有清醒的认识……”。

——摘编自《新华网》

请回答:

(1)怎样理解“我们要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”?

(2)毛泽东与黄炎培在延安窑洞中关于历史周期率的这段对话,至今对中国共产党有什么鞭策和警示?

(3)七届二中全会上作出的六条规定对当前党的建设的启示?

静慰即鸢浮浚